科研成果详情

题名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
作者
发表日期2022-11-25
会议录名称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   影响因子和分区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中国会议
关键词传统校园受欺凌 网络受欺凌 抑郁情绪 自杀意念 友谊质量
摘要校园欺凌指力量较强的一方对较弱小的一方进行的重复和故意的且给较弱的一方造成身心伤害的攻击性行为(Olweus,1993),可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张文新,2021)。以往研究发现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但鲜有研究考察二者关系的具体作用机制。此外,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也因受欺凌形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进一步考察校园受欺凌对自杀意念的作用机制,包括抑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自杀意念和友谊质量问卷对100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传统校园受欺凌和网络受欺凌均显著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抑郁情绪在传统校园受欺凌、网络受欺凌与自杀意念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表现出差异性。当自变量为传统受欺凌时,友谊质量无调节作用,当自变量为网络受欺凌时,友谊质量越高的个体,网络受欺凌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越强。结果提示,校园受欺凌是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友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起保护作用,但高友谊质量也可能与更高的抑郁情绪有关。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校园受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内在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青少年抑郁及自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页码2
DOI10.26914/c.cnkihy.2022.071659
收录类别CNKI
URL查看原文
CNKI分类号B844.2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新乡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kms.wmu.edu.cn/handle/3ETUA0LF/186626
专题精神医学学院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
第一作者单位精神医学学院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精神医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洪德帆,徐逸杰,毛然,等. 青少年校园受欺凌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基于潜调节的结构方程模型[C],2022: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洪德帆]的文章
[徐逸杰]的文章
[毛然]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洪德帆]的文章
[徐逸杰]的文章
[毛然]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洪德帆]的文章
[徐逸杰]的文章
[毛然]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