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
作者 | |
发表日期 | 2012-10-06 |
发表期刊 | 解剖学报 影响因子和分区 |
语种 | 中文 |
原始文献类型 | 学术期刊 |
关键词 | 铅 胚胎发育 毒性 活体观察 斑马鱼 |
摘要 | 目的探讨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胚胎,自受精后1h(1hpf)起,分别用醋酸铅质量浓度为0.1、0.5、2.5、12.5μmol/L胚胎培养液染毒至胚胎孵出或死亡,每组胚胎50枚,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全程并记录毒性反应,于4、8、16、24、48、72hpf进行胚胎活体摄片,以不含铅培养液孵养的胚胎作为对照。另取各组36 hpf胚胎,电镜下观察间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铅暴露组胚胎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在胚胎发育早期有1个高峰,而且随着铅暴露浓度增高,胚胎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P<0.01);铅暴露胚胎发育异常主要见于胚胎发育早期,多表现为胚胎发育迟缓;铅暴露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少数畸形,但无统计学意义;除12.5μmol/L铅暴露组外,其他铅暴露组胚胎的平均孵出时间较对照组滞后(P<0.05);电镜观察显示,铅暴露可引起胚胎神经细胞核固缩,细胞水肿,细胞器结构受损。结论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在胚胎发育早期尤为敏感;即使较低水平的铅暴露,仍可引起胚胎神经细胞的损害。 |
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509) |
卷号 | 43期号:05页码:662-666 |
页数 | 5 |
收录类别 | CNKI ; 北大核心 ; CSCD |
URL | 查看原文 |
CSCD记录号 | CSCD:4696558 |
引用统计 | |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s://kms.wmu.edu.cn/handle/3ETUA0LF/67269 |
专题 | 公共卫生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_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_显微镜室、电镜室 |
作者单位 | 1.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2.温州医学院电镜室; 3.温州医学院水域科学与环境生态研究所 |
第一作者单位 | 公共卫生学院 |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 | 公共卫生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小晶,贾聪聪,林林,等. 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J]. 解剖学报,2012,43(05):662-666. |
APA | 张小晶., 贾聪聪., 林林., 郭小娟., 方周溪., ... & 黄陈平. (2012). 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解剖学报, 43(05), 662-666. |
MLA | 张小晶,et al."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解剖学报 43.05(2012):662-66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查看访问统计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晶]的文章 |
[贾聪聪]的文章 |
[林林]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晶]的文章 |
[贾聪聪]的文章 |
[林林]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张小晶]的文章 |
[贾聪聪]的文章 |
[林林]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