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详情

题名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
作者
发表日期2024-08-25
发表期刊中国骨伤   影响因子和分区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
关键词腰椎 斜外侧椎间融合 并发症 再手术
摘要目的:总结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术后再手术原因和策略,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采用OLIF技术治疗失败后再次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44~81(61.89±8.80)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1例,腰椎退行性滑脱6例,腰椎管狭窄症9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4例。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 OLIF 16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7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7例,2节段2例,3节段4例。均于初次术后3个月内接受了再次手术。再手术方法:予附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予后路椎板间隙开窗并融合器调整神经根松解2例、内镜下关节突成形神经根松解1例、后路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松解1例、椎弓根螺钉调整1例、椎间孔内镜下探查减压术1例;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翻修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并对比再次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腰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过程中观察融合器沉降或再移位现象,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测量并对比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再次手术前、再次手术后3~5 d、再次手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再次手术后患者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28.1±7.3)个月。初次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未缓解病例其神经症状于3~6个月完全缓解或恢复。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融合器无进一步移位。椎间隙高度在初次术后均获得明显恢复,但出现早期的快速丢失,经再次手术后,椎间隙高度仍有部分丢失。腰痛VAS由再次术前的(6.20±1.69)分至末次随访时的(1.60±0.71)分(P<0.05);ODI由再次术前的(40.60±7.01)%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14±2.66)%(P<0.05)。结论:OLIF术后存在因失败而需再次手术风险,再手术原因包括患者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方式、术中的终板损伤、术中的神经损伤、术后融合器的明显沉降、术后融合器移位等。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OLIF术后再手术多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但仍需加强预防。
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0KY968)~~;
ISSN1003-0034
卷号37期号:08页码:756-764
收录类别CNKI ; 维普 ; CSCD
URL查看原文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kms.wmu.edu.cn/handle/3ETUA0LF/219062
专题附属第二医院
附属第二医院_脊柱外科
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附属第二医院_外科
通讯作者曾忠友
作者单位
1.嘉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2.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
4.武警海警总队医院骨二科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曾忠友,何登伟,倪文飞,等. 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J]. 中国骨伤,2024,37(08):756-764.
APA 曾忠友., 何登伟., 倪文飞., 陈平泉., 俞伟., ... & 裴斐. (2024). 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 中国骨伤, 37(08), 756-764.
MLA 曾忠友,et al."斜外侧椎间融合技术术后再手术原因与策略".中国骨伤 37.08(2024):756-76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忠友]的文章
[何登伟]的文章
[倪文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忠友]的文章
[何登伟]的文章
[倪文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曾忠友]的文章
[何登伟]的文章
[倪文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