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详情

题名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
作者
会议录名称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   影响因子和分区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中国会议
会议名称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台州
摘要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1例膜部瘤室间隔缺损患儿,男15例,女16例,年龄2~16(4.52±3.09)岁,体重13~30(17.80±4.70)kg,2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术前即存在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均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建立左股动脉-左心室-VSD-右心室-右侧股静脉导丝轨道,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室间隔缺损,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24h、1月、3月、6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膜部瘤VSD左室面入口直径3~13(7.14±2.78)mm,右室面最大出口直径为2~5(3.25±0.73)mm。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平均直径为5~17(9.58±2.61)mm,略大于超声测量值(t=2.27,P<0.05),右室面均有2个或2个以上出口,最大出口直径为2~5(3.43±0.66)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为2.5~7.6(4.58±1.54)mm。31例均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置入封堵器腰部直径4~12(6.83±1.95)mm。封堵后15min左心室造影示28例即刻完全封堵,2例微量分流(喷流宽度<1mm)于术后24h复查超声时消失,1例少量分流(喷流宽度1~2mm)术后6月复查TTE亦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术后1h心电图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术后24h复查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溶血、瓣膜返流、封堵器移位、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其他术后相关并发症。31例患儿术前TTE示左室舒张末内径为(36.7±3.83)mm,术后1月复查降至(33.9±3.9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8,P<0.05);左房内径术前为(23.5±2.27)mm,术后1月复查降至(21.4±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6,P<0.05)。结论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但其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范围的临床观察。
页码1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万方 ; CNKI
发表日期2011-07-07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kms.wmu.edu.cn/handle/3ETUA0LF/130768
专题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_儿科学_儿内心血管
作者单位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小儿心血管
第一作者单位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_儿科学_儿内心血管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_儿科学_儿内心血管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吴婷婷,吴蓉洲. 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C],2011:1.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ZJKX201107003203.CAJ(37KB)会议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婷婷]的文章
[吴蓉洲]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婷婷]的文章
[吴蓉洲]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吴婷婷]的文章
[吴蓉洲]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ZJKX201107003203.CAJ
格式: CAJ VIEWER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