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详情

题名青少年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其他题名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bervictimization and Reactive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s: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作者
发表日期2021-10-31
会议录名称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   影响因子和分区
语种中文
原始文献类型中国会议
关键词网络受欺凌 抑郁情绪 反应性攻击 友谊质量 青少年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欺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且常见的校园欺凌形式,青少年越来越多地遭受到来自线上群体或个人的攻击。前人研究已表明,遭受网络欺凌的青少年会更易出现外化问题,如睡眠障碍、学业成绩不佳和攻击行为等。反应性攻击作为个体为应对感知到的威胁或不公而采取的伴有愤怒情绪的伤害行为或倾向,对攻击者和受害者都会带来影响。我国对网络欺凌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且大多研究着重考察网络受欺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关于网络受欺凌与青少年的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内部机制还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发展情境理论,采用网络受欺凌问卷、抑郁情绪问卷、反应性攻击问卷以及友谊质量问卷对温州地区11所中小学校共958名学生进行调查,为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建构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网络受欺凌显著正向预测反应性攻击。(2)抑郁情绪在网络受欺凌和反应性攻击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友谊质量调节了"网络受欺凌→抑郁情绪→反应性攻击"的后半段,即当青少年的友谊质量较高时,抑郁情绪对反应性攻击的预测作用减弱。因此,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会引起抑郁情绪,从而产生反应性攻击,但是,较高的友谊质量能够降低抑郁情绪对反应性攻击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本研究验证了压力性生活事件、个体因素和同伴因素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共同作用,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出版地中国心理学会
页码2
DOI10.26914/c.cnkihy.2021.042081
收录类别万方 ; CNKI
URL查看原文
CNKI分类号B844.2
会议名称第二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会议地点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kms.wmu.edu.cn/handle/3ETUA0LF/128102
专题精神医学学院_心理学系
作者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第一作者单位精神医学学院_心理学系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精神医学学院_心理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永蓉,郭赵明,许媛,等. 青少年网络受欺凌与反应性攻击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C]. 中国心理学会,202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ZGXG202110001295.caj(961KB)会议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永蓉]的文章
[郭赵明]的文章
[许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永蓉]的文章
[郭赵明]的文章
[许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永蓉]的文章
[郭赵明]的文章
[许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ZGXG202110001295.caj
格式: CAJ VIEWER
此文件暂不支持浏览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